(莎阿南9日讯)每当孩子诉说痛苦,或抱怨自己遭受霸凌时,无论是面对面交流,还是透过社交媒体,这或许不仅仅是一句抱怨,而是一种细腻而无声的求助信号。
MSU大学(管理与科学)临床卓越中心主任兼精神科顾问医生莫哈末那吉强调,忽视孩子的抱怨只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,有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“例如,网络霸凌比肢体霸凌更难消除。它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公开攻击,让受害者感觉全世界都在与他们作对;另一种是社交孤立或‘鬼影效应’,即受害者在群体中被故意忽视。
“这看起来可能很小,但影响却很大。我们接诊过一些病人,他们只因为被朋友排斥而感到崩溃。 ”

莫哈末那吉接受《雪兰莪媒体》访问时提醒道,孩子们的投诉实际上表明问题已经非常严重,需要家长和老师立即采取行动。
“有时成年人会轻描淡写地看待这个问题,而对孩子们来说,这是一个会扰乱他们情绪的大问题。 ”
他也对社交媒体不核实事实就“惩罚”的文化表示担忧,例如最近在网上疯传一宗青少年霸凌事件,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伤害。
“许多人直接作出毫无根据的结论。猜测和轻率的评论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。 ”
在这方面,他敦促家长识别孩子心理压力的早期迹象,并提高他们对家庭和学校霸凌危害的认识,以便孩子们敢于举报,无需担心。
“我们需要在心理上教育孩子们,霸凌是错误的,必须立即向老师举报。彻底消除霸凌很难,但减少霸凌频率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。 ”
他也提醒社交媒体用户在打字前要三思。
“每个字都可能伤及他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,甚至会对我们自己造成负面影响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