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莎阿南30日讯)专家提醒,在驾驶时出现打盹或“微睡眠”(microsleep)情况,可能成为公路上的重大威胁,甚至在一瞬间引发致命车祸。
一旦出现眼皮沉重、频密打哈欠、头部不自觉前后摇摆等初期征兆,千万不可忽视。若不加以重视,短短数秒的瞬间可能让一场普通的旅程变成悲剧。
马来亚国立大学(UKM)交通心理学及道路安全专家罗兹米向雪兰莪媒体有限公司指出,过度疲劳、睡眠不足以及过于舒适的驾驶环境,是导致司机在不知不觉中“入睡”的主要因素,即便只是短短几秒,也可能酿成严重事故。
他说,一个人长时间工作或睡眠不足,更容易在驾驶时陷入微睡眠状态。
“在这个情况,身体疲惫时就会向大脑发出休息信号,导致眼睛自动闭上,即使只有数秒钟。这种情况极为危险,因为一旦眼睛闭上,手脚就失去协调能力,极易引发严重车祸。”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633748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500"] 马来亚国立大学交通心理学及道路安全专家罗兹米。(图 / Media Selangor)[/caption]
他说,一旦感到疲倦或出现微睡眠征兆,司机应该立刻采取相关措施,例如停车短暂休息、伸展身体、洗脸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提神。
罗兹米也提醒长途司机必须确保自己的精神与体能方面做好准备。
“我们的身体就像机器,若不适时休息,就会受影响。因此,每2小时直至3小时必须休息一次。”
“这就像汽车引擎需要更换机油一样,人类也有极限,即使觉得自己还能继续开车,仍要适时休息。”
他提到,有些车祸是无法预测的,比如前方有石块掉落。如果没有妥善规划、缺乏应对策略,则等同于人为因素事故。
“我举例,前一晚没睡好却依然长途驾驶,就是一种危险行为。”
与此同时,罗兹米强调,应加强公众对微睡眠的认知,并采取宣传与教育措施,包括在收费站等人流密集区派发宣传单,提醒司机注意微睡眠的危害,并在社交媒体上极力宣传传播相关信息,提高大众警惕意识。